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之最 > 正文内容

探索与发现--世界古文明(中国古代探索世界)

290DH2023年01月14日 03:39世界之最131

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探索与发现--世界古文明要如何操作,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很多中国古代探索世界相关的答案,组成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希望能到您

本文目录一览:

探索·发现的主要节目

《三奇探密》

《考古中国》(45集)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30集)

《秘境追踪》系列一共7部(195集)

《极地跨越》(142集)

《走进非洲》(102集)

《丧钟为谁而鸣》(7集)

《历史不容忘却》(53集)

《文明之路》(已播出45集)

《世纪战争》(48集)

《清宫秘档》(28集)

《年轮》(40集)

《同一个世界》(6集)

《同一个梦想》(51集)

《河套长烟》(5集)

《滇缅公路》

《北洋水师》

《解放战争》

《三星堆:消失与再生》

《濮阳星图之谜》

《发现虞弘墓》

《照片背后的故事》

《发现大熊猫》

《东方红卫星传奇》

《红柳的故事》

《寻找滇金丝猴》

《“外星人”遗址揭秘》 《古文明 新发现—埃及金字塔考古行动》

《嘿!火星》

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意义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先民们创造的中华文明尤如一朵奇葩,在世界古代文明百花园中怒放。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且我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其早期,又是在基本上没有外来文明的强烈影响,在自身的基础上,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探讨其背景、契机及其演进规律,不仅对于复原我国古代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讨世界文明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外学术界,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或宣扬中华文明外来说,或贬低中华文明的发展水平和成就,或对我国夏代及其以前的历史传说的真实性抱着极端怀疑的态度,否认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认为我国的历史只能从商代开始计算。基于这种情况,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复原我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展现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纠正对我国文明史存在的各种偏见,是很有意义的。

从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王权和国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工艺技术、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各方面,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开展文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有益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是把黄帝、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开化的肇始,国内外华人也都将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文献中对黄帝和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载非常简略,目前,尚难以将其视为信史。开展我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的研究,从考古学上探索黄帝、炎帝时期至夏商周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所具备的条件

目前,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已经具备了条件。

中国考古学诞生至今已七十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居住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的发现及大规模发掘,使我们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及其文明的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东北及西北地区发现的龙山时代的大量遗迹和遗物,使我们对夏王朝成立之前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状况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探讨我国古代文源的过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正在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李铁映同志和宋健同志的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科技部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在参加工程的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和各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使夏商周王朝的年代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开辟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探索古代文明的新途径,为开展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夏商周断代工程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即将正式公布成果。我们认为,应当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在“十五”计划期间,设立国家重大攻关课题——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

更加广泛地吸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系统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三、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初步构想

、开展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应坚持的基本方针

1998年年底,李铁映同志在夏商周断代工程汇报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断代工程的几个突出特点,即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学者专家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参加工程的科研人员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几点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的主要原因。在即将开始的中国古代文源研究工程中,应该坚持上述基本方针和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研究的手段与方法日新月异,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已成为今后科研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在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展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时,不应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局限于运用考古材料结合少量文献中的古史传说进行研究,而是应当自觉而积极地促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结合,共同承担起探索中国古代文源及早期发展的任务。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学科的优势,用尽可能全面、先进、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料,并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古代文源和早期发展进行研究。

总而言之,在工程中,应坚持多学科、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方针,充分发挥各学科老中青科学家的作用,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关于在工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关于在工程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点,可重点从环境的变迁、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与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除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应在古代文源研究工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之外,还应吸收文化人类学、艺术史、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天文学、医学史、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树木年轮及碳素测年学、冶金史、铸造工艺学、化学成分分析、航空和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到工程中来。

、考古学在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中的地位

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研究,其重点应当放在文献记载的五帝时期至秦王朝的建立。所涉及的年代范围主要是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其中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龙山时代应作为考察的重点。由于该时代仅有少量古史传说可供参考,因此,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考察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基本上要靠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夏商时期虽有文献记载,但大多极其简略,研究当时的社会及其文明发展状况也同样主要依靠考古发掘资料。另外,很多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有赖于考古学提供资料和标本,一些测定和分析结果也需要结合田野考古的发掘资料才能予以正确的阐释。因此,在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起源研究中,考古学将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中心,考古学将当在这一工程中发挥主导利用。

、中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课题设置

开展中国古代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并非仅仅追朔古代文明要素的起源过程,而是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索我国古代文源与早期发展的背景、契机、途径、过程及其特点。课题的设置和实施,应依据着这一方针进行。具体课题似可如下设置

4、五帝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已相关文献记载为线索,考证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域,考察该区域、该时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及社会发展状况,研究该文化与周边地区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5、汉字的起源、发展与古代文明的关系。系统搜集商代之前各地区的文字及各种陶文的符号资料,研究它们同商代甲骨文的关系。探讨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文字所发挥的作用。

6、环境变迁与文明的演进。研究龙山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人地关系,探讨此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文明演进的关系。

7、农业、畜牧业的起源、发展与文源的关系。研究稻作和粟作农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8、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研究制陶、琢玉、髹漆、冶铜、冶铁、纺织等各种手工业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生产组织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9、城市的起源、发展与文明的演进。研究史前聚落形态的变化、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三代都城布局的变化等,进而探讨其与文源的关系。

10、战争与文源、王权形成的关系。研究史前及夏商周时期战争对于王权的强化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11、宗教信仰的起源、发及其与文源的关系。研究史前至春秋战国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和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及其与文源和发展的关系。

12、各地的文化交流与文源与发展的关系。研究史前至夏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贡纳、馈赠、赐予、婚嫁、迁徙等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文明因素的汇聚、传播与发展的关系。

13、中原三代王朝及其文化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探索我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王朝与周边方国及其文化的关系、夏商周三代文明与区域文明之间的碰撞、融合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14、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找出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进而探索各地区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特点、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从而达到探求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目的。

15、华夏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研究。对各地发现仰韶和龙山时代及夏商时期的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和遗传基因的研究,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人的体质特征及人类基因相比较,以探求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课题是开创性的研究。其具体方法是,提取传说中炎黄集团活动的主要区域内公元前三千至两千年古人类的遗传基因,将其与夏族、商族和周族以及相邻地区其他集团的遗传基因相比较,并与秦汉以后直至现代的我国各地的人类基因做对比,再与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以探索华夏族的起源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

-

考古新发现让古埃及文明再引世人关注

从2020年1月31日到2月19日,短短20天的时间里,埃及人给世界讲述了三个故事,带来了惊喜和期待。

1月31日,在埃及中部的明亚省发现了16座距今2600年的墓葬,当地已经累计发现了35座古墓。2月13日,埃及考古队在临近地中海的埃及北部代盖赫利耶省乌姆哈勒金地区发现了83座古墓,其年代可以追溯到纳卡达文化III期。2月19日,埃及前文物部长马姆杜·埃尔达尔率领的考古团队宣布,经过再次使用探地雷达勘测,他们发现了3300多年前埃及美女王后纳芙蒂蒂墓葬的新线索。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埃及也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正如埃及民间谚语所说:在埃及居民区随便挖出一块石头,都可能有着上千年的 历史 。“埃及考古新发现”似乎已经不再是新闻,因为人们几乎隔三岔五就能听到这样的消息。尽管如此,在2020年新年伊始,埃及连续宣布三大考古发现,每一件都引起了国际考古界的重视,也引起世界各地古典文化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埃及的司马迁与古埃及 历史 分期

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领土经历过多次分裂和统一, 社会 经历过各种不同的朝代,国家经历了许多长命或短命的君王。

公元前一世纪,中国西汉的 历史 学家司马迁用一部《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初年约3000年的 历史 。在这之前的公元前三世纪时,一位名叫曼涅托的埃及祭司用希腊文撰写了《埃及史》,记载了从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到公元前343年埃及进入希腊化托勒密王朝间的 历史 ,跨度也是约3000年。

司马迁和曼涅托都生活在2000多年前,他们记载的都是5000年前到2000年前的 历史 。由于时代的限制,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所记载的漫漫 历史 长河中的每件事都有史学根据,都无懈可击。他们对久远 历史 的记载有偏差,有传说也可能有文学的加工。但是,他们对很多 历史 事件的记载被后世通过不同的方法寻到佐证。我们如今所了解的很多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的 历史 知识依然建立在这两位 历史 学巨人的肩头上。

曼涅托的《埃及史》原稿至今未被发现,但后世的希腊学者大量抄写引用了曼涅托的文字记载,使得这部史学名著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人们研究埃及 历史 的重要史料。曼涅托对古代埃及 历史 的划分至今仍为学术界普遍使用。以曼涅托时代划分为基础,埃及文化学者们将古埃及 历史 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巴达里文化时期,大约存在于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4000年。在中部埃及有一个名叫巴达里的小镇,小镇周围发现了大片古文化遗址。遗址表明,埃及在公元前4500年前后已经形成了氏族公社,人类的文明已经出现。

第二是纳卡达文化时期,大约存在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也被译为涅伽达文化或奈加代文化,以上埃及小镇名字命名。这一时期是埃及 历史 最重要的史前文化时期,埃及 社会 出现巨大变化。纳卡达文化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纳卡达文化I期约存在于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又称为阿姆拉特文化时期。这一时期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定居点逐渐向城邦发展,王权的萌芽出现。纳卡达文化II期约存在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200年,又称格尔塞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私有制和阶级确立,城邦国家出现,上下埃及两个王国形成,王权成为政权的主要形式。纳卡达文化III期约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3000年,又称为塞梅尼文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埃及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上下埃及统一为单一的埃及王国,奠定了埃及国家5000年 历史 的根基。此后,埃及进入王朝时代,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前王朝时期,或零王朝时期。

曼涅托的 历史 记载从这个时期开始。他把此后的古埃及 历史 划分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共有31个王朝。人们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分出三个中间期,古埃及 历史 上的中间期指两个全国政权稳定阶段之间的国家分裂或政治混乱时期。

因此古埃及 历史 被划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3100年—前2686年。

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埃及生产力发展,法老们开始修建金字塔,亦称为金字塔时期。

第一中间期包括第7—10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40年。此时埃及出现南北分裂局面。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队再次统一埃及。

中王国时期为第11—14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2040年—公元前1786年。埃及国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法老不再修建金字塔,转而修建巨大的神庙。

第二中间期包括第15—17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567年。埃及再次进入南北分裂时期,希克索斯人占领了尼罗河三角洲,直到底比斯贵族建立第17王朝,将希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埃及再次实现统一。

新王国时期为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这一时期是阿蒙霍特普四世、图坦卡蒙、拉美西斯等著名法老生活的年代。

第三中间期为第21-24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1085年—公元前752年。这一时期王权分崩离析,国家分裂成两部分。到第25王朝时期埃及国家再次实现统一。

后王国时期包括第25—31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752年—公元前332年。埃及国势逐渐衰落,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统治走向终结,埃及沦入希腊马其顿帝国之手。

了解埃及 历史 的基本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埃及考古新发现的意义。

埃及中部的考古发现

1月31日埃及文物部长亲自宣布了2020年埃及的第一起重要考古发现。他宣布,埃及考古工作者在埃及中部的明亚省发现了16座墓葬,以及20个石棺和数千件陪葬品。此次考古发现位于图纳山大墓地附近地区,发掘出的大量石棺、木棺及器物等属于埃及后王国第26王朝时期,距今约2600年。考古人员自2017年11月在此区域开展发掘工作,现已进入第三阶段,累计发现墓葬35座、石棺约90个,包括用纯金和宝石制成的护身符等陪葬品上万件,以及若干内脏保存完好的卡诺皮克罐。

埃及的出土文物动辄就有三五千年的 历史 ,因此发现距今2600年的古墓应该不算稀奇。重要的是这些古墓出土的地点。埃及文物部长指出,明亚省在考古方面还是一片处女地,这里还隐藏着许多秘密有待揭开。

明亚省位于埃及中部,是上埃及和下埃及交界处。埃及大部分重要文物出土于下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上埃及的卢克索和努比亚地区。埃及中部地区文物相对较少。因此,埃及政府近年来在这一地区加大了考古发掘的力度。自2018年以来,位于埃及中部的明亚省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埃及政府希望通过文物古迹的发掘,促进埃及中部地区的 旅游 资源开发。

揭开神秘的前王朝面纱

埃及文物部宣布的第二起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尼罗河三角洲代盖赫利耶省乌姆哈勒金地区发现了庞大的古代墓葬群。

在这批被发现的83座墓葬中,有3座墓葬的时期确定在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纳卡达文化III期。在这一时期的很多墓葬中,遗骸并不是平躺,而是如同胎儿在母亲腹中一样呈蜷曲状。古埃及人相信人去世后将前往另一个世界,这种姿势可以帮助死者尽快进入到那个世界去。遗骸周围有随葬物品,包括手工制作的陶器,牡蛎壳,罗非鱼形、矩形和圆形的碗,以及古埃及人在眼睛上化妆用的物品等。这些都是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的。此次发现的陶土棺材尤为引人注意,这种陶土棺以前在纳卡达III期的墓葬中很少发现。上流 社会 的人去世后,一般使用石棺、砖墓或木棺,较贫穷的人通常被埋在浅洞中。为什么这里的死者被安葬在陶土棺材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这一考古成果将我们带回到了5000年前的埃及前王朝。在那个 社会 激烈动荡的神秘年代,城邦混战、政权更迭、国家统一等重大事件不断发生。沿着尼罗河河谷,埃及地区出现了四十多个被称为州的城邦,城邦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发生战争,最后,以孟菲斯为界,在尼罗河的上下游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政权,这就是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上游的上埃及以蜜蜂为图腾,国王戴圆锥形白色王冠,以秃鹰为保护神。下游的下埃及以莎草为图腾,国王戴红色王冠,以眼镜蛇为保护神。

又经过多年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上埃及国王纳尔迈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埃及王国。他的事迹被记载在著名的“纳尔迈调色板”上。这是一块正反两面都雕刻有图案的青石板,一面描绘头戴上埃及白王冠的纳尔迈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他脚下的敌人正在仓皇逃窜,另一面是头戴下埃及红王冠的纳尔迈视察战场,面前是敌人的尸体。红白两冠戴于一身,这是表示埃及统一的标志。

有资料认为统一埃及的第一位法老是美尼斯,也有人认为美尼斯和纳尔迈其实是一个人。无论这位国王叫美尼斯还是纳尔迈,这位第一次统一埃及的国王、第一代法老,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拜。

这三座墓葬的主人,也许是参加统一战争的来自上埃及的胜利者,也许是在为保卫国家而战斗的下埃及的牺牲者。他们的身份恐怕永远不会为人所知。他们静静地蜷曲在黄土中,一直在等待今天的人们去发现当年的故事。

这83个古代墓葬中的另外80个墓葬可追溯到布陀文明时期。

布陀文化也被称为下埃及文化,可以追溯到纳尔迈统一埃及之前。这是埃及 历史 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埃及进入古王国的奠基时代。布陀文明的称呼来自尼罗河三角洲的同名城市,位于埃及谢赫村省境内,亚历山大以东约95公里。布陀曾经是埃及统一之前北部的重要城市,位于海陆交通要道。在古埃及前王朝的城邦争霸中,布陀州和希拉孔波利斯州最早崛起,最终在北部的三角洲地区以布陀为中心建立了下埃及王国,在南部的希拉孔波利斯建立了上埃及王国。女神瓦吉特是布陀城和下埃及王国的保护神,代表是眼镜蛇。纳尔迈征服下埃及统一埃及后,瓦吉特神和上埃及保护神奈赫贝特一起成为统一后埃及的双女保护神。

这80座墓葬让我们对布陀文明时期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些墓葬是椭圆形的葬坑,里面的遗骸同样呈蜷曲的姿势。一些陶器也同时被发掘出来,如陶碗、陶罐等随葬品。这种数十座墓葬的发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下埃及的繁华。这里人烟稠密,生活富足,这些墓葬的主人也许是往来于海外的商人,也许是手工作坊的匠人,这些普通百姓去世后,期待着走进新的世界。

美女王后纳芙蒂蒂的归宿

2月19日,埃及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被公布出来,早在3300年前就神秘失踪的埃及美女王后纳芙蒂蒂的墓葬有了最新的线索。她很可能就在自己的继子、女婿、著名的法老图坦卡蒙墓室的墙壁后沉睡了3300多年。

出生在公元前1370年前后的纳芙蒂蒂是埃及第18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王后,曾辅佐法老进行了很多埃及 历史 上重要的改革,如宗教改革。纳芙蒂蒂在古埃及语中的含义是“迎面而来的美人”。她不仅拥有绝世美貌,也是古埃及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之一。

纳芙蒂蒂曾受到人民有如膜拜女神般的崇敬,她的名字和画像在很多神庙和壁画中出现过。但是,在大约公元前1336年的时候,她突然从 历史 上销声匿迹,当时的她只有30多岁。

长久以来,纳芙蒂蒂的下落成为一个谜,甚至在法老丈夫阿蒙霍特普四世的陵墓里也完全没有任何与纳芙蒂蒂有关的印迹。有些研究者认为,她因为失宠被法老逐出宫殿,失宠的原因可能是她一直未能生子,虽然曾生育过女儿。也有研究认为她和丈夫一起,被不能接受他们推行的宗教改革的人推翻。

但也有相当多的考古学家认为,纳芙蒂蒂在夫君去世后,成为摄政,甚至担任了法老,因此她不会被与夫君葬在一起,应该有单独的墓葬。然而,在整个国王谷里没有纳芙蒂蒂墓葬的任何线索。

这一次,马姆杜·埃尔达尔率领的考古团队宣称,纳芙蒂蒂的墓葬很可能隐藏在具有3300年 历史 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室的墙后。

根据报道,该研究团队在今年2月初提交给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的尚未公开的报告中提出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采用探地雷达对图坦卡蒙的墓葬KV62室进行扫描时有了惊人的发现。在距离图坦卡蒙墓室KV62仅仅几米远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空间。这个空间与KV62入口平行,高约2.13米,长约10米。目前他们还不能确定这个空间是否与KV62相通。如果不相通,那它很可能是附近另一座未被发现的陵墓的墓室。甚至有研究者认为,那可能是尚未被发现的图坦卡蒙妻子墓葬。但是,从其与KV62形成的垂直角度看,他们更加倾向于认为两者之间应该是相通的。他们相信,那里就是美女王后纳芙蒂蒂长眠的地方。

纳芙蒂蒂是否以法老的身份下葬以及葬在何处,目前尚无人知晓,也未曾发现任何记载。位于埃及卢克索国王谷的图坦卡蒙墓葬于1922年被两位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他们成为3000年来首次进入该法老墓葬的人。这座墓葬也是唯一一座未被盗墓贼光顾过的法老墓葬,里面出土的文物成为埃及古代文明最珍贵的宝藏。

曾经有DNA研究表明,图坦卡蒙的父亲确为阿蒙霍特普四世,母亲却不是纳芙蒂蒂,而是他父亲的一位姐妹。纳芙蒂蒂是图坦卡蒙的继母,也是岳母,她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少年法老。图坦卡蒙出生于公元前1341年,与纳芙蒂蒂有机会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中;他9岁登基成为法老,18岁暴毙,根本来不及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法老,他的墓室小得可怜。种种理由表明,他被葬在母后纳芙蒂蒂的同一座墓葬内并非绝无可能。

实际上,早在2015年7月,英国古埃及学家尼古拉斯·里弗斯就提出了图坦卡蒙墓内还有未被发现的墓室的推测。他在对图坦卡蒙墓室墙壁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墓室西墙和北墙的壁画下有“明显的线性痕迹”,表明附近有通道存在,很可能存在另一个完整的墓室,也就是纳芙蒂蒂的墓室。2015年秋,对墓室进行的热成像扫描发现了一些异常,支持了他的观点。2015年11月日本雷达专家曾对墓室进行雷达扫描,其设备显示墓室的北墙和西墙后面存在空隙,而且这些空隙中存在金属和有机物体。

但是这一推测很快被质疑。2016年3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雷达专家团队对墓室再次进行与日本专家相同的扫描,但没有发现异常。后来还有多批考古团队对图坦卡蒙的墓室进行过扫描,也都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

据报告称,考古学家们进行的最新扫描发现了一些新的证据,证明另外的空间确实存在。如果这一发现真的能够揭开纳芙蒂蒂墓葬的秘密,将是一个轰动世界的考古成果。

依然有人对这一成果再次提出疑问,另一位埃及前任文物部长指出,这种雷达勘测技术不成熟,以前多次使用这一技术的扫描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对报告的结论依然保持异议。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一报告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毕竟,埃及是一个各种考古奇迹都有可能发生的地方。

期待与思考

埃及2020年开年宣布的三大考古发现来自古代上中下埃及三个不同的地区,属于不同的时代,用精彩纷呈来形容并不为过。这些考古发现为埃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作为研究古埃及文明的专门学问,埃及学的研究范围一般以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作为开端。前王朝时期和布陀文明时期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充实了埃及学的研究内容。明亚省的发掘为埃及后王朝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有关纳芙蒂蒂的研究进展为解开埃及学研究中的不解之谜提供了新的线索。

人们对埃及考古新发现充满期待。

对古代文明的兴趣来自人类对自身文明发展 历史 的溯源和尊重。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 探索 古埃及 历史 文化之谜,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更可以使我们进一步 探索 国家的起源、文字的起源,以及 社会 形态、宗教、科学、艺术等发展历程。寻找人类在 历史 长河中留下的印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考古新发现都能引发我们对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更多思考。

文章转自网络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非常出名,分别是哪四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

《全球通史》(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区--这一地区从米诺斯文化时期至中世纪末期,一直在经济和文化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应该说明,这里所说的欧洲包括北非。"而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里,中东文明即包括了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文明。

扩展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文明古国

探索文明的起源作文

 ①我一直认为,文明的研究是最合适、也最需要运用比较方法的学术领域。

②在人类近五六千年的历史中,曾经产生过不少文明,各自由微而著,由盛而衰,分别有其特殊的贡献。大家知道,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开列了21个文明。这一数目未必妥当,考古学家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等书里,所举有独立起源的古文明就有9个。无论如何,世界上的文明是多元的,人类的历史所以绚丽多彩,正因为这样。

③然而,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并不是很容易的。站在一种文明的位置上,每每认为其他文明只是本文明的派生物,如果不是,也是次等的,不足称道的。实际上,如马克思指出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只有在欧洲工业革命和所谓地理大发现之后,从世界的角度研究和比较各种文明才成为可能。就中国而言,晚明时开始了中西文明的遭遇、交流和碰撞,于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潮流和运动。文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凸显出来的。

④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学者谈论过中国文明的特点,看法虽纷纭不一,但在一点上可说是相当一致的,就是中国文明有独特的持续性。与中国古代文明并时兴起的古埃及等文明,都未能像中国文明这样绵延久远,迄今不衰。这确实是极值得探索的大问题,不比“李约瑟难题”逊色。

⑤谈到绵延久远,即涉及文明的起源。最近我常有机会讲,在自然史和人类史上有五个“起源”,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即:。探讨文明起源的论作,很早就有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专门研究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我们都熟悉的。

⑥1929年9月,郭沫若先生为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作序,说明:“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为向导,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古代希腊、罗马之外,提供出来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国的古代。”郭沫若先生强调:“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织成的社会也正是一样。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说是‘我们的国情不同’ 。这种民族的偏见差不多各个民族都有。然而中国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国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应该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要求就是要用人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的社会,但这必要的条件是须要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

⑦1986年,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写了一篇论文《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他引了上述郭沫若先生的自序,评论说:“这几句话所代表的观点在当时是有革命性的,它打破了中国学究孤芳自赏的传统,将中国社会史放在社会科学一般框架中去研究。……但是他只把该说的话说了一半,因为我们今天新的要求是要用中国社会的观点来观察人,而如此做必要的条件也是‘须要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张光直先生提出:“我相信中国研究能在社会科学上作重大的一般性的贡献,因为它有传统的二十四史和近年来逐渐累积的史前史这一笔庞大的本钱。世界古今文明固然很多,而其中有如此悠长的历史记录的则只有中国一家。……这批代表广大地域、悠长时间的一笔史料中,一定会蕴藏着对人类文化、社会发展程序、发展规律有重大启示作用,甚至有证实价值的宝贵资料。”

⑧这里应该指出,郭、张两家的论点固然有着区别,但是仍有其根本的共同点,这就是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有着普遍的规律,而研究中国的文明对于探求这种普遍规律是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的文明起源新说,正是由普遍规律着眼的。

⑨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还想说几句。经过几十年的发现和研究,至少在中原地带,考古文化的链环已经连接起来,从仰韶、龙山,以至夏、商、周,文明的萌生形成,直到发扬光大的历程,应该说尽在视野之中了。但是这一历程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具体化,有关研究需要深入,理论水平更应当提高。更重要的,是要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研究。

⑩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策划时便确定是“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研究途径则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结合。“十五”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预研究”,继续了这一研究途径。“预研究”将制订今后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规划,相信在新世纪中,很快会出现研究探讨中国文明的新局面。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 文章(撰写)500字

根据史书记载,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原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很显然,这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实际上,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亿年至2.5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因此,科学家们又提出了多次史前文明的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现代科学已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学者Emilio Spedicato在其著作《Galactic Encounters, Apollo Objects andAtlantis: A Catastrophical Scenario For Discontinuities in Human History》中对史前人类毁灭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来自外星际空间的物体(彗星、陨石等)造成地球气候的异常,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 然而,很明显的是,这些不同史前人类及其拥有的文明都最终从地球上消失了。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只残留下极其少量幸存者。那么这些文明为什么被淘汰?如何被淘汰?

探索与发现--世界古文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探索世界、探索与发现--世界古文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290dh官方网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290dh.com/559.html

分享给朋友:

“探索与发现--世界古文明(中国古代探索世界)” 的相关文章

未解世界之谜(未解世界之谜大全)

未解世界之谜(未解世界之谜大全)

针对未解世界之谜这个问题,本文将综合不同朋友对这个未解世界之谜大全的知识为大家一起来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三大未解之谜是哪些? 2、世界上10大未解之谜 3、世界未解之谜有哪些 4、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世界三大未解之谜是哪些? 作者:文/虞子期未解之谜就是“无法解...

震惊世界的十大灵异事件(世界十大灵异事件真实)

震惊世界的十大灵异事件(世界十大灵异事件真实)

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震惊世界的十大灵异事件要如何操作,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很多世界十大灵异事件真实相关的答案,组成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希望能到您 本文目录一览: 1、震惊全球十大灵异事件 2、震惊全球的十大灵异事件 3、震惊世界十大灵异事件有哪些 震惊全球十大灵异事件 震惊全球十大灵异事件202...

世界最恐怖的刑具(世界上有多少种刑具)

世界最恐怖的刑具(世界上有多少种刑具)

当朋友们看到这个文章时想必是想要了解世界最恐怖的刑具相关的知识,这里同时多从个角度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有多少种刑具相应的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1、残酷且最不人道的刑具,其用途有多让人毛骨悚然? 2、世界上最残忍的酷刑是什么? 3、古代最恐怖的29种刑具 4、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冷门恐怖的酷刑?...

吵出来的世界之最(这个世界太吵)

吵出来的世界之最(这个世界太吵)

当朋友们看到这个文章时想必是想要了解吵出来的世界之最相关的知识,这里同时多从个角度为大家介绍这个世界太吵相应的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1、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写下来. 2、世界十大之最 3、世界上最吵的动物是什么? 4、世界之世界之最 5、世界上最吵的噪音是什么? 6、请列举出...

世界最贵的菜刀(世界最贵菜刀价格)

世界最贵的菜刀(世界最贵菜刀价格)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世界最贵的菜刀,以及世界最贵菜刀价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保时捷卖中国标准菜刀售价1700元!这菜刀质量如何? 2、洋品牌保时捷卖中国标准菜刀售价1700元,中国标准具体是什么? 3、保时捷网售“中国标准”菜刀,1700...

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视频)

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视频)

当朋友们看到这个文章时想必是想要了解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相关的知识,这里同时多从个角度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最毒的10种动物视频相应的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上最毒的十大动物有哪些? 2、世界十大最毒动物 3、世界上最毒的动物前十 4、世界上十大剧毒动物 世界上最毒的十大动物有哪些...